星期四, 8月 06, 2015

尋找另一份出版辯證法 訪李定陸陳綺雯採訪

尋找另一份出版辯證法 訪李定陸陳綺雯採訪
1992年1月5日 刊登於出版人春季號

前言近幾年來,台灣出版界出現了一批中生代的出版人,為出版界注入了一股新血,使得圖書出版市場更加蓬勃發展。

除了台灣經濟、社會快速成長的因素外,他們的貢獻的確是有目共睹的。目前任職於允晨文化出版公司的李定陸,以他進入出版界兩年多來的觀察,提供了一些他個人的看法。建立品牌 建立口碑「這些出版界的中生代將是出版界未來最主要的生命力。所以,我對出版界是持樂觀的態度。」「一家出版社在面臨時代腳步的變遷下,除了順應時代潮流,出版一些暢銷書之外,也一定要靠一些長銷書,才能維持財務狀況。暢銷書與長銷書的出版比例,則可視會計結構而定,這將直接影響到出版計劃。」市場競爭激烈,出版社在讀者心目中的品牌形象或是企業形象究竟有無相當的影響力,李定陸認為:「其實讀者買書時,品牌並不一定是主要的考慮因素,一般說來買書時有兩種心態 一是沒有自主性的,像逛百貨公司一樣,沒有預設立場要買那些書;另一種是有特別需要的,如上班族或股票族,在一般習慣引導下,品牌則變得頗為重要。」「建立品牌的方法之一,是建立口碑,這對品牌影響很大。換句話說,品牌與單本書,對讀者閱讀的影響幾乎是平行的。像國外出版社有些是綜合性的,有些則各有特色,允晨文化,就是綜合性的,讓人感覺允晨是多元化的出版社。」


「通常,多元化的出版社,容易給人一種錯覺。例如:一個讀者在第一次接觸到甲出版社的書是叢刊類的書,在讀者心中造成,就是一個專門出版文史哲方面的出版祉,若是接觸甲出版社企業方面的書,就以為它是企業書的出版社而不會認為它是一個綜合性、多元化的出版社。如何克服讀者對出版社認知的盲點呢?所以,遠流出版社在它的廣告表現上介紹各個種類的書,讓讀者知道它是一個包容性很大的出版社。」在這樣的情形下,李定陸個人預測將來台灣出版商也逐漸朝向企業化經營,研究開發如何與其他資金結合,形成傳播事業集團。


「目前台灣有一些出版社出書的觀點都以台北都會的眼光來看,卻也忽略了中、南部的讀者群。你可以發現,台灣漸漸產生了許多的﹃企業社區﹄,換句話說,即是許多大財團四周,有許多衛星產業形成,如餐飲業.沖印店.便利商店等。如果能透過出版文化與讀書會來建立 『企業社區』彼此間的關係,透過與文化產業來推動地力的讀書風氣,對出版界而言,未嘗不是一個挑戰與契機。」


出版界新人 企劃向前走面對台灣目前的出版狀況,許多出版商也不斷的尋求自我突破。所以,「企劃」這個職務漸被重視。「不過,針對這點,李定陸提出他個人的工作經驗談。基本上,企劃還是得針對編輯及發行上的盲點,它不是一個單兵作業,也非僅是一個行政部門的職務,它是一個資源整合者。但是大部分出版社在分工的情形下,使企劃與其他部門疏於溝通的作法,並不妥當,容易造成彼此的不瞭解,所以溝通是十分必要的。」「當一個『企劃人』必須對『人』有一定程度的瞭解,活動力要強,腦筋動得快,加強邏輯上的思考,將企劃案落實於執行。」


「企劃還是有方法可循,像物理一樣,可以透過一些實驗得到一些定律,再透過這些定律尋求合理的解釋。這批一定律,在出版企劃人思考時,都是可以用到的。例如:舉辦一個書展活動,可依其型式、促銷方式、地點、折扣種類等,設計一定格式,讓自己的工作模組化,再透過這樣的格式與發行、編輯溝通,便十分清楚了。」在如何與媒體配合促銷時,李定陸的看法是:「媒體是屬於人的問題,結果並不能事先預測,所以,當媒體要促銷一本書時,他一定是要先看到書。為了說服對方,便要考慮他們關心的是什麼?內容?上市時間?促銷期多久?如何請媒體配合?這書的銷售管道等等賣點,都必須吸引對方。就像寫證明題一樣,假設結果是X的話,寫一份企劃案就像解一個未知數一樣。」如今作者找不到出版社出書,而出版社找不到作者,一如書找不到讀者,讀者找不到書一樣的嚴重,李定陸提出其個人的看法「將來出版界除漸走向企業化經營外,也需要一套經紀制度,幫出版社及作者之間連繫,提供作家找尋合適的出版社。而這個經紀人則需要具備行銷及編輯甚至發行的概念,才能避免流弊的產生。」如何讓出版人團結起來,培養出版界的新人,除了企劃人自我成長外,推廣企劃觀念及推動讀書風氣,跟著市場的腳步走,並適當的引導市場,成為出版界極思突破的關鍵。



沒有留言:

精選文章

許悔之-把男人的秘密放在口袋

由於我曾經有段時間常常參加"地平線詩社"的活動, 因此結識了"許悔之" 民國七十九年(1990)九月十三日 他寫了封信給我 談及有關出版提案 當時我應該是在允晨文化吧 許悔之 寫得一手好字 後來他貴為聯合文學總編輯 而當時他還只是編輯呢

熱門文章